波段
交易是想通过每天货币的自然涨跌来获取利润的交易。
波段交易通常从一个重要的支撑位(做空时为
阻力位)开始,根据情况寻求获得1至
4美元的价差,通常持有2至5天(或更长时间),波段交易使用大多数活跃的投资者都忽略了一个非常
有利可图的市场
机会。
由于这个机会太短,不适合大机构使用,而对于
场内交易者(通常不持仓过夜
的人)来说,这个时间段为独立
交易者提供了必要的技A完美的机会。
波段交易主要通过使用
日线图或周线图,偶尔也会使用15分钟图。
美国面临的通胀可能是长期性的 过去抑制通胀的几个
因素,使得菲利普斯曲线平坦化的因素面对30年未有之变局出现逆转,美国面临
全球通胀不是昙花一现的周期性的通胀,而是长期的,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通胀,
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大宗商品涨价潮不会长期持续 大家很关注的大宗商品只是第一波,我觉得大宗商品不会长期持续,因为目前来看
中国本身已经率先回归了政策的常态,回归理性。
比如说中国采取的政策使得去年的一些短期的刺激已经在逐步的被退出,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从13.4%,下降到现在的11.8%,预计今年3季度进一步下降到11%左右,那时候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从去年的上升又会重新起稳了。
这个过程中对信贷比较敏感的部门,像房地产、基建,可能增速要比去年下半年有所
回落。
这个过程中其实从中国本身的需求因素来讲,中国并不会造就新一轮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全球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放水,刺激需求
预期很高,叠加一些重要大宗商品出口国产能的约束,
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也会有逐步的转变,一些国家的产能逐步的恢复,同时到了今年下半年,今年底之前市场对于美国的通胀
卷土重来,引发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逐步转胀,缩表预期也会逐渐加强。
大宗商品现在不能说价格已经进入了周期的顶点,但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70年代滞胀的因素。
这种情形下中国的PPI也会到今年下半年左右就要回落了。
很多朋友担心
的是,现在对企业利润的打击,成本压力的上升。
CPI和PPI之间有个剪刀差,PPI到了6%,5、6月份PPI高达8%甚至更高的水平,当然对利润有挤压,但是这还谈不上滞胀,这是经济发展,经济周期里面比较短期的阶段。
就像过去也
发生过,2013年有过,2016年、2017年有过,PPI和上游价格涨得多,中下游价格涨得少,对部分行业和企业有所谓的利润挤压的作用,但是持续的时间往往不会太长。
今年下半年我们预计PPI会随着基数原因和供给需求方面的一些预期,对流动性的预期会有所回落,下半年平均的PPI可能回落到4%—5%之间,对企业的压力会比目前有所减轻。
我这里想讲的是面临目前全球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情况下,只关注大宗商品的优势,它只是散户里的第一波。
后面还有美国劳动力市场过热,引发国内通胀,特别是租金、服务业价格的上涨,引发美国核心通胀卷土重来。
以及长线而言抑制3T因素逆转,全球通胀结构性卷土重来。
中国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以应对通胀
风险 《21世纪》:近期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通胀预期也在不断攀升。
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通胀风险? 赖
长庚: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就中国而言,目前通胀看起来有些上涨,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但是目前不能当作一个完整的判断。
从国外来看,我觉得国外的通胀可能会发生,因为美国和英国等国的疫苗注射率较高,可能通胀会出现
反扑的现象。
此外,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次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给美国人发放消费券以拉动消费,因此通胀反扑的现象可能会比较强一些。
我们下半年可能比较担心美国跟英国这几个国家的通胀情况。
《21世纪》:一旦全球发生了通胀,尤其是美英两国发生的话,中国应该如何去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 赖长庚:我觉得中国受到的影响会比较低一点,因为中国很早就采取了比较
中性甚至趋紧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有可操作空间,可以去吸收一些刚开始的通胀压力,不需要迅速地做出反应。
甚至如果说通胀不发生、经济发生反转,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有向下调的空间。
总体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大概是最适中的。
参与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