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市场
证明你是正确的之后,不要
听信
错误的
人情
判断,
错失大赚的
机会。
美国长期
国债结束了始于1980年代初期的牛市。
衡量10年及以上期限美债的彭博巴克莱美国长期国债总回报指数已从2020年3月高位下跌逾20%,意味着市场跨入了熊市。
美国疫情
局势
向好,但
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支持美元不利于
金价美国
疫苗产量大幅提升,疫情局势向好支撑美元施压金价。
疫苗公司产能提升、管理好转,美国3月疫苗供应量攀升。
据
分析师
估计,3月份美国三种授权疫苗的月产量将达到1.32亿剂,是2月份4800
万剂的近三倍。
据该分析师估计,4月份还将在之前的基础上再
增产7500万剂疫苗,5月份再增产8900万剂。
三种授权疫苗中,辉瑞&BioNTech疫苗和Moderna疫苗需接种两针,强生疫苗只需接种一针。
目前,美国平均每天约有250万人接种疫苗,高于1月初的约50万人。
大宗商品涨价浪潮汹涌,输入型通胀正在成为决策层
担忧的问题。
这一轮驱动力主要来自海外,外部复苏的预期强烈,美国在经济重启和前所未有的支持政策推动下,
通胀预期加速上行。
传导到国内,3月PPI快速攀升到4.2%。
加息预期的升温,
货币政策是否会有调整?大宗商品价格强劲反弹后,面对这一成本上升的压力,中下游企业又该如何自处? 美国通胀预期的
飙升引发了投资者对全球通胀的担忧,部分数据显示全球通胀预期也正在
抬升。
近期,美国多项经济数据显示美国通胀预期正在急剧抬升。
与此同时,美联储官员们却表示,
短期内不担心通胀问题,也不会因为通胀问题而尽快调整货币政策。
多位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通胀预期抬升源于“低基数效应”,只是暂时现象。
他们认为,比起通胀,美联储更关注就业市场的表现,因此短期内结束量化宽松的概率不高。
美国通胀预期的飙升引发了投资者对全球通胀的担忧,部分数据显示全球通胀预期也正在抬升。
面对可能出现的输入型通胀,分析师们认为中国应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防范潜在的风险。
继上调外汇存款
准备金率后,中国央行再出大招。
-视觉中国 押注
人民币快速上涨情绪“逆转” “外管局发放新一轮QDII额度或许是常态化操作,但在当前环境下,此举无疑被外汇市场赋予新的汇市调控意义。
”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直言。
尤其是此次发放的103亿美元QDII额度,远远高于此前6次发放额,令众多海外对冲基金认为外管局此举旨在释放当前人民币
升值压力。
受此影响,3日早盘起境内外
人民币
汇率一路下跌,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是直接跌向日内低点6.3962,期间多头似乎不做任何抵抗。
“若不是6.39下方存在较强的止损
买盘,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可能会一路下跌。
”他指出。
这背后,是当前外汇市场交易情绪明显趋于理性——以往在人民币快速升值预期高涨期间,汇率一旦回调都会触发大量抄底买盘,如今所有投资机构似乎都在等待人民币汇率回归到合理均衡估值区间。
一位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主管向记者表示,随着人民币汇率连跌四天,目前企业止损
结汇需求也随之骤降。
“前两周很多
出口企业担心人民币汇率会快速上涨至6.2,纷纷将手里大部分闲置外汇头寸一次性结汇,但现在他们都回到按需结汇(按照境内经营业务资金需求)的节奏。
”他向记者直言。
究其原因,越来越多出口企业相信中国相关部门有丰富的
政策工具不再放任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贸然逢高结汇赌汇率反而会令自身受苦。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为了应对人民币过快升值,央行政策工具箱相当丰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也只是初试牛刀。
从以往央行多次应对人民币快速升值的举措分析,启动逆周期因子、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节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加大QDII审批额度、鼓励对外直接投资、放宽居民个人购汇限制、用外汇缴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等工具,都可能成为央行“
稳预期”的新举措。
上述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主管透露,鉴于中国相关部门仍有丰富政策工具“稳预期”,当前外贸企业“赌汇率”的热情正骤然降温,此前一些外贸企业还在大举买入期限在1个月内、执行价格在6.2-6.3的看涨人民币掉期交易头寸,如今他们纷纷平仓离场。
参与评论(0)